樓市和股市曙光再現,又重新點燃了不少人的致富夢想。但在上一次牛熊市的巨變中,不少人的財富已經被淘洗,再也無力整軍再戰,不少人就萌發了借錢再賭一把的想法。
說實話,對於他們這樣的想法,我並不反對。因為資本最有威力的地方在於錢能生錢。簡單來說,手上錢越多的投資者越容易累積財富。在現代商業社會,用別人的錢賺錢已經成為商界的一條準則。正如法國作家小仲馬在他的劇本《金錢問題》中寫到的一句話:“經商,其實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它的竅門就在於善於借用別人的資金。”我所碰到的商界成功人士,從未見過單憑自有資金而獲得成功的,他們成功的標準幾乎都是善於利用各種融資管道為自己的企業或公司籌集資金。
但在很多普通人眼中,對借錢投資的看法卻是兩極分化,要麼“只見賊吃肉,未見賊挨打”視借錢為迅速發大財的康莊大道;要麼認為舉債是一件風險很大並且不體面的事兒,視借錢為畏途。實際上,不舉債雖然也能理財致富,假如借錢有道,卻可加速財富的累積。
所謂借錢有道,道在何方呢?基本在於兩點,一點是風險管控能力,即在最壞的情況下,必須有足夠的現金還本付息。正如美國著名的小商品經營大王格林尼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商人敢於拿妻子的結婚項鏈去抵押。這不就是告誡那些勇於借貸的人,借錢之前你最少得有可以抵債的項鏈,一無所有卻敢玩空手道,那自然就是自尋死路。
其次,要根據自己擁有的個人資產確定借債規模。因為借貸本身是一個四兩撥千斤的巧活兒,你的收入和你的資產就是保持資金流平衡的砝碼,也是阻止你滑入風險區的救命索,只有瞭解這兩點,你才能借助舉債的力量來獲取財富。
借錢之道的另一個關鍵就是投資收益一定高於貸款利率。以貸款買一套價值100萬元的房子為例,假設現在我有資金100萬,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全款買房;一個是趁現在貸款利率低,20萬用來付首付,另貸80萬,自己餘下的80萬元用來投資其他更高收益的投資品。
這時候,我們就一定要算算自己的期望收益率了。
假使這座房子房貸20年還完,按照現在5.94%的年利率,利息則是80×5.94%×20=95.04(萬),加上80萬元本金,等於175.04萬元。假如20年中,我這80萬隻賺出了175.04萬元,那就意味著,這二十年你完全是替銀行打工,因此你必須賺到175.04×2=350.08萬才算合適。那就意味著每年的年均收益至少為350.08/(20×80)=22%,這樣高的收益率,除了高風險投資之外,很少有能夠到達的。因此對於風險承受能力很弱的人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還不如全款買房,落得一個自在。